【原文】
东方之神曰太皞,乘震而司春,甲乙属木,木则旺于春,其色青,故春帝曰青帝;南方之神曰祝融,居离而司夏,丙丁属火,火则旺于夏,其色赤,故夏帝曰赤帝;西方之神曰蓐收,当兑而司秋,庚辛属金,金则旺于秋,其色白,故秋帝曰白帝;北方之神曰玄冥,乘坎而司冬,壬癸属水,水则旺于冬,其色黑,故冬帝曰黑帝;中央戊己属土,其色黄,故中央帝曰黄帝①。
【注释】
①以上五联,反映古人根据四季、五方、五行、天干及八卦相配而成的岁时观念。详见下表:
【译文】
东方的神叫作太皞,处于震卦的方位,主管春季,天干为甲乙,五行属木,木在春天很旺盛,它的颜色是青色,所以春帝又叫青帝;南方的神叫作祝融,处于离卦的方位,主管夏季,天干为丙丁,五行属火,火在夏季很旺盛,它的颜色是红色,所以夏帝也叫作赤帝;西方的神叫作蓐收,处于兑卦的方位,主管秋季,天干为庚辛,五行属金,金在秋天很旺盛,它的颜色是白色,所以秋帝又叫白帝;北方的神叫作玄冥,处于坎卦的方位,主管冬季,天干为壬癸,五行属水,水在冬天很旺盛,它的颜色是黑色,所以冬帝也叫黑帝;中央在天干中属戊己,五行属土,它的颜色是黄色,所以中央帝也叫黄帝。
分享
中行:
《幼学琼林》岁时篇到昨天,十二月相关的时令就都讲完了。今天的内容是关于五行类象。
五行是中国文化的基本格物模型。
何谓格物?自古以来聚讼纷纭,无有定论。如果看“格”的本意,木长貌。长长的树枝叫格。后来则指一个一个格子,可用于置物。类比而言,格物便是将事物自动分类到一个个的格子中。
五行就是五个不同的格子,通过比物丑类的方法,天地万物都可以归入这五个格子。
五行怎么来的?简单说,是古人观察天地运行而得出的对事物的归类法。
根据《说文》,
五,阴阳在天地之间交午也。行,人之步趋也。
五,是天地阴阳相交的那个交点;行意味着运动不息。五行,就是天地运行的基本规律。
古人从天地最初观察到阴阳二象,继而发现阴阳又可再分阴阳,即四象——少阳、太阳、少阴、太阴;之后,又观察四象运动周而复始,如同围绕一个枢纽旋转,进而称这个枢纽为中气。四象加中气,就构成了五行。
比如,时令运转,有寒有暑,是阴阳;有春夏秋冬,是四象;春夏秋冬中加一个转化的长夏,就构成五行。
《春秋繁露·五行相生》言:
“天地之气,合而为一,分为阴阳,判为四时,列为五行。行者,行也,其行不同,故谓之五行。”
后来周敦颐《太极图说》中,对这一演化过程进一步阐述:
“无极而太极。太极动而生阳,动极而静,静而生阴,静极复动。一动一静,互为其根。分阴分阳,两仪立焉。阳变阴合,而生水火木金土。”
天道如此,地道也如此。有前有后,是阴阳;有东西南北,是四象;又发现东西南北围绕着“中”而成,是五行。
进而,发现万事万物皆有五行,比如五色、五声、五味……
有人归纳出五行万物类象。五行万物类象
可见,对于古人,五行是遍及天地万物的基本原则,森罗万象,看似林林总总,背后却可各归其类。
正如《易传·系辞》概括:
“方以类聚,物以群分”
《易传·文言》论述:
“同声相应,同气相求。水流湿,火就燥。云从龙,风从虎……本乎天者亲上,本乎地者亲下,各从其类也。”
归类之后,将这五类命名为“金木水火土”。
今天我们看金木水火土,很容易理解为五种材质。从这五种材质,的确也可以帮助理解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。比如,五行相生关系:水生木,木生火,火生土,土生金,金生水。五行相克关系:水克火,火克金,金克木,木克土,土克水。
用这些具体的形象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五行,但要注意的是,五行“以气不以质”。换句话说,五行谈论的是事物的气息、性质,不是材料或质地。
《尚书·洪范》是最早出现五行的典籍,就清楚地指明了五行的含义:
“五行:一曰水,二曰火,三曰木,四曰金,五曰土。水曰润下,火曰炎上,木曰曲直,金曰从革,土爰稼穑。”
凡是滋润下渗的事物具有水的性质,凡是炎热向上的事物具有火的特性,凡是弯曲同时又充满向上的生命力的事物具有木的性质,凡是顺从规律改变革新的事物具有金的性质,凡是可以生长化育的事物具有土的性质。
理解五行时,切要注意从这个角度——气的角度去理解,而不是具象地认为是五种材料——形。
其实阴阳也是气,而并非有形之物。因为有形之物为形体所固囿,甲就是甲,乙就是乙,无法互相交汇融合,而气则可以。
今天这则,从四季、五方、八卦、天干、五色,所掌的神明的角度,介绍了五行。
第一,方位。东方木,东方生机最盛;南方火,南方阳气最旺;西方金,西方收束之气最重;北方水,北方阴冷之气最深。而中央土,中央包融承载化育之气最强。
第二,司位之神。分别叫太皞、祝融、蓐收、玄冥、黄帝,对应东南西北中的五帝。五帝可以看做是五行之性的人格化。从名字也可以看出其属性,太皞,太阳初升时的光明四耀,是春;祝融,气息上升而暖融,是夏;蓐收,收割收获,是秋;玄冥,幽深黑暗,是冬;黄帝,黄,土地之色,是长夏,是中土。
第三,八卦属性。震、离、兑、坎,分别对应东南西北。这是后天八卦的方位对应。
第四,天干。甲乙——木,丙丁——火,庚辛——金,壬癸——水,戊己——土。
第五,四季。木火金水土,分别对应春、夏、秋、冬、长夏。准确地说是五季。春是曲直生长的木气,夏是蓬勃上炎的火气。秋是收敛果断的金气。冬是深藏浸润的水气。长夏则是包容运化的土气。
第六,五色。春之色青,万物生长的青翠。夏之色赤,烈日炎炎的火热。秋之色白,白露为霜的萧瑟。冬之色黑,冰冷幽冥的玄黑。长夏之色黄,宽厚大地的浑黄。
这张图显示了五行五方五色五季的对应。
图中还有一个五脏。这也是五行的应用。
应用在中医上,有心肝脾肺肾五脏。应用在治国上,有五德终始之说,故历代王朝更替都要改元,也要改服色。应用在为人处世,则有仁义礼智信五德。
五行对应万事万物,万事万物皆可以五行类象,这正是天人合一、一气周流的体现。五行,也可以说是中国人底层的思维模型。
最后留给大家一个问题。这些年查理芒格的思维模型很火,还有人出了《模型思维》的书。思维模型大概是现代学科的底层逻辑,而五行则是中国文化的底层逻辑,大家可以思考,两者有何不同?
宇永灿:
之前旁听过萨里大学一位老师《领导力前沿》的课。当时笔记,记录了一个问题。问:认知能力是否可以被训练?以及底层思维能否被掌握?
老师给的回答是,认知能力在长时间的阶段看,可以被环境等因素influence,但似乎没有说是否能被train。
个人理解,train代表有预设结果目标,而且至少有一个中介因素可以正向激励认知能力。
influence的话,代表有中介因素影响认知,但是这个中介因素可能是正向的,也可能是负向的。比如长时间从事一个行业,经验限制了领导的思维认知。
之前看了一个文章,张一鸣在接受采访时,谈到创业最重要的是认知能力。所以我的视角不是认知能力的不同,而是对底层思维的理解深度,取决于个人。
之前读《苏格拉底的申辩》,苏格拉底谈到了人是可以培养的,但是并不代表会达到同样的水平。所以谈到不同国家的底层思维不同的前提是,我们是否有认知,能够同时掌握两个思维体系下的逻辑。所以也需要学贯中西的大师去解释,而中国现阶段缺乏的,正是用西方语言解释中国文化的大师。曾经看过黑格尔写的东方哲学,完全是变了味的。也曾经看过诺贝尔获得者黑塞写的小说,却有一些东方宿命论的味道。
吐槽:西方有个经济学家,用了很多年时间,研究了中国数千本县志,探索中国六百年的经济发展规律。有时,问题的思考,不是缺乏智力,而是缺乏态度。
中行:
学贯中西确实不容易,其实很多思维方式我们都在用,只是日用而不知。
完
(图片源自网络,侵删。)
推荐相关阅读
观音灵签第六十六签 观音灵签解签66
观音灵签第六十六签观音灵签解签66观音灵签第六十六签,是观音菩萨给予我们的指引和启示。解签66则是这个签的解释和含义。我们将探讨这个签的背后意义,并探索如何将其应用于我们的生活中。签文:千山鸟飞绝,万径人..
微信分享
扫描二维码分享到微信或朋友圈